
国家艺术基金 彩票公益金资助
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
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
2020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
歌仔戏剧种简介
歌仔戏以流传于福建、台湾的闽南民间音乐“歌仔”为基础,吸收车鼓、采茶等闽南民间歌舞而发展成形,是我国三百多个地方戏曲名录中,唯一一个根在大陆而形成于台湾并由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和培育的地方剧种。歌仔戏的孕育形成,是闽南人在台湾播种同根文明历史的生动写照。
20世纪初,歌仔戏在台湾生成后风靡全岛,并迅速传回福建闽南一带。在两岸艺人的创造丰富下,歌仔戏在台湾和闽南发展、成熟、壮大。20世纪40年代,厦门都马剧团赴台湾演出,将歌仔戏一代宗师邵江海创作的【杂碎调】带到台湾并广泛流传,台湾百姓称之为【都马调】。
歌仔戏歌多白少,曲调质朴动人,歌词通俗生动,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易于传唱。主要曲调有【七字调】 【杂碎调】 【哭调】 【杂念调】等;主要乐器有壳子弦、六角弦、大广弦、月琴、台湾笛、鸭母笛等。
闽南文化土壤中孕育的歌仔戏,至今不过百年,但在海峡两岸数代艺人的培育下,共呈芬芳,抒写了海峡两岸可歌可泣的艺术交流史,并成为海峡两岸人民沟通的重要桥梁。
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简介
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厦门市歌仔戏剧团)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由著名的“福金春”和“群声剧团”合并而成,在闽、台及东南亚享有较高声誉,是福建省重点剧团之一,2011年改革划转为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为全民事业单位。
现有高、中级职称表演创作人员六十名。多年来创作一大批精品剧目如《三家福》《杂货记》《羯鼓汉箫》《白鹭女神》《邵江海》《窦娥冤》《蝴蝶之恋》《荷塘蛙声》《渡台曲》《陈嘉庚还乡记》《侨批》等,在全国、全省各项戏剧大赛中屡获嘉奖。其中《邵江海》荣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戏剧奖”、第十二届“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06—2007年度)“精品提名剧目”、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蝴蝶之恋》荣获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戏剧奖”、第十三届“文华大奖特别奖”、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2014年12月,被文化部和人社部联合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陈嘉庚还乡记》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
先后二十多次出访香港、新加坡及台湾、金门开展文化交流,十多次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及国家级大型综合文艺晚会,打出了“厦门歌仔戏”品牌,享誉海内外。
“信”闽南话读“批”,“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寄回家乡的信,是一种银信合一的特殊寄汇方式。鸦片战争后,厦门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大量的闽南人从这个口岸被卖“猪仔”到南洋当苦力,“侨批”成为华工和侨眷活下去的信念。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为《世界记忆名录》。
剧情简介
爱,让黄日兴被骗踏上南洋之路;
义,让华工阿祥用自己的性命换取了黄日兴的生还;
恩,将黄日兴的性命与华工命运、侨批紧紧地连在一起;
情, 从黄日兴手中传递的每一封侨批,都是他乡之客的怀乡之情。
《侨批》写就了一部闽南人精神力量的赞歌,而这种精神力量至今还流淌在闽南人的身上。